Rhamphorhynchus,可译为喙嘴翼龙,生存于侏罗纪的陆地上、天空中。
生物数据信息
生命值 |
---|
成年的喙嘴翼龙,aged:100%:10点() |
刚生成的喙嘴翼龙幼体,aged:11%:1点() |
攻击力:无
护甲值:无
移动:在陆地上较慢的爬行,在天空快速的飞行,刚生成的喙嘴翼龙幼体也可以飞行。
掉落物 |
---|
成年的喙嘴翼龙,aged:100%:死亡后掉落1个生喙嘴翼龙、少许经验,概率掉落骨头。 |
刚生成的喙嘴翼龙幼体,aged:11%:死亡后有概率掉落生喙嘴翼龙、少许经验。 |
行为:喙嘴翼会主动拾取进食鱼类,不会拾取掉落在水中的食物,喙嘴翼龙进食可以根据进食食物的饱食度恢复生命值。
喙嘴翼龙在生命值较低时,会主动攻击可掉落鱼类的生物,但是因为其没有攻击伤害,所以只有减速效果和攻击动画。
喙嘴翼龙为陆生动物,若它长期在水中,则会逐渐窒息而亡,每次窒息受到2点()伤害。
喙嘴翼龙在飞行时,概率会生成一个鸟粪球。
生物图鉴信息
生成群系:Jurassic Beach、Jurassic Caldera Island Cliffs Roost、 Jurassic Sandy Atolls Hilocks、Jurassic Windswept Isles、Jurassic Deep Ocean、Jurassic Shallow Ocean。
食性:Fish,仅进食鱼类。
繁殖方式:两只喙嘴翼龙进食后,靠近繁殖产生经验,其中随机一只会建造一个带喙嘴翼龙蛋的巢穴方块。
空手右击即可采集喙嘴翼龙蛋,采集喙嘴翼龙蛋会引起喙嘴翼龙仇恨。但是因为没有加入攻击力所以只有攻击动画和减速而没有伤害
喙嘴翼龙蛋在没有与玩家互动之前无法孵化,手持喙嘴翼龙蛋右击放置在实体方块的表面。
玩家放置的喙嘴翼龙蛋在一段时间后会孵化出喙嘴翼龙幼体。
生物互动信息
捕捉方式:1.对准陆地上的喙嘴翼龙使用小型笼子右击捕捉喙嘴翼龙后,空手右击收回。
2.将陆生生物陷阱放置在喙嘴翼龙可生成的自然群系中(水面以上),在陷阱内放置对应喙嘴翼龙食性的食物等待幼体被捕捉。
在陷阱中的喙嘴翼龙幼体同样需要使用小型笼子进行捕捉。
手持鱼类,右击喙嘴翼龙可进行喂食使其繁殖。
手持鱼类,右击喙嘴翼龙幼体可进行喂食加速生长过程。
喙嘴翼龙无视玩家,在受到玩家的伤害时,喙嘴翼龙不会反击。
复活方式
挖掘侏罗纪含化石石头,加工清理出带有喙嘴翼龙NBT的化石,与苯并溶剂、管型瓶合成为含有喙嘴翼龙DNA的管型瓶。
击杀喙嘴翼龙,使用生喙嘴翼龙可与苯并溶剂、管型瓶合成为含有喙嘴翼龙DNA的管型瓶。
加载史前自然化石附加模组后,挖掘侏罗纪含化石石头,掉落喙嘴翼龙可放置化石,与苯并溶剂、管型瓶合成为含有喙嘴翼龙DNA的管型瓶。将含有喙嘴翼龙DNA的管型瓶放入DNA复合仪中加工为含有喙嘴翼龙NBT的培养结囊。手持培养结囊右击即可生成喙嘴翼龙幼体。
可放置化石
使用10块喙嘴翼龙可放置化石方可组成完整的喙嘴翼龙骨架化石,并解锁成就Beak-Snout喙状的口鼻部。
生物现实信息
喙嘴翼龙属于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有颌下门Gnathostomata,硬骨鱼高纲Osteichthyes,肉鳍鱼总纲Sarcopterygii,四足总纲Tetrapoda,爬行形类Reptiliomorpha,羊膜动物Amniota,蜥形纲Sauropsida/爬行纲Reptilia, 真爬行动物Eureptilia,卢默龙类Romeriida,双孔亚纲Diapsida,新双弓类Neodiapsida,蜥类Sauria,主龙形下纲Archosauromorpha,鳄脚类Crocopoda,主龙形类Archosauriformes,真鳄脚类Eucrocopoda ,镶嵌踝类Crurotarsi,主龙类Archosauria,鸟跖类Avemetatarsalia,鸟颈类主龙Ornithodira,翼龙形类Pterosauromorpha,翼龙目Pterosauria,长爪翼龙类Zambellisauria,Macronychoptera,新翼龙类Novialoidea,短四跖骨类Breviquartossa,喙嘴翼龙科Rhamphorhynchidae,喙嘴翼龙亚科Rhamphorhynchinae,喙嘴翼龙属Rhamphorhynchus,模式种长尾喙嘴翼龙Rhamphorhynchus longicaudus。此属学名为Rhamphorhynchus Meyer, 1846 †。
语源:属名Rhamphorhynchus来自古希腊语Rhamphos,beak喙、鸟嘴。Rhynchus,snout口鼻、吻部。种加名longicaudus来自拉丁语longus和caud意为长尾,指其尾部的特点。Rhamphorhynchus国内已有译名为喙嘴龙、喙嘴翼龙,由此Rhamphorhynchus longicaudus可译为长尾喙嘴翼龙。
Rhamphorhynchus是种生存于侏罗纪的长尾翼龙类,喙嘴翼龙与翼手龙属生存于相同时代。它的长尾巴上有韧带,使尾巴僵硬,尾端呈钻石形状。喙嘴翼龙的颌部,布满向前倾的尖细牙齿。它们可能以鱼类、昆虫为食。
喙嘴翼龙的模式标本是在1830年由德国古生物学家Georg zu Münster研究,当时是翼手龙属的一个种。在1831年,喙嘴翼龙的正模标本,被德国古生物学家Georg August Goldfuss命名为Ornithocephalus müensteri。在1839年,Georg zu Münster将一个具有长尾的化石归类为Ornithocephalus longicaudus。在1846年,翼手龙属名已做出决议,Rhamphorhynchus才成为独立的属,并将O.longicaudus改为Rhamphorhynchus longicaudus。1927年,德国的古生物学家布罗依理对一件1908年发现的喙嘴龙标本观察时发现,在保存化石的围岩上有细微的条带和无数的刺孔。他认为这些痕迹是真正的毛痕迹,即翼龙是长有毛的。毛分布在翼龙的头颈部、肱骨与下肢之间,而翼膜上没有。
喙嘴翼龙的上颌有20颗牙齿,下颌有14颗牙齿。当喙嘴翼龙的嘴部闭合时,上下的牙齿互相交错,可能是以鱼类为食。最近的研究表明,这种动物有宽大的脚,可能具有游泳觅食的行为,而非空中掠食鱼类。
目前已发现最大型的喙嘴翼龙标本(编号BMNH 37002)的身长为1.26米,翼展为1.81米,但是有些标本表示翼展可能会更大。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喙嘴翼龙标本体长只有29公分,似乎已经具备飞行能力,研究者推论出某些翼龙类胚胎的骨头已经相当坚硬,显示它们刚孵化就具有行动能力,不需要长期的亲代养育。
Rhamphorhynchus属的化石发现于英格兰、坦桑尼亚、西班牙等地的侏罗纪岩层。目前保存最好的喙嘴翼龙化石来自于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的采石场。索伦霍芬的许多化石被发现时不仅有骨头,还有翅膀与尾巴等软组织。
资料分类: | 侏罗纪生物:翼龙形类:长爪翼龙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