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lingia,可译为夷陵虫,生存于前寒武纪(埃迪卡拉纪)的海洋中。
生物数据信息
生命值:2点()
攻击力:无
护甲值:无
移动:极为缓慢的扭动爬行
掉落物:死亡后无掉落物
行为:夷陵虫为水生生物,若它在陆地上,则会无法行动并且窒息而亡。
生物图鉴信息
生成群系:Ediacaran Shallow Sea、Ediacaran Extreme Sea Hills、Ediacaran Frondose Forst、Ediacaran Deep Trench。
食性:Microbial matter,仅进食微生物毯、太古宙微生物毯。
繁殖方式:两只夷陵虫进食Microbial matter后,靠近繁殖产生经验,并掉落一个带有夷陵虫NBT的水生卵。
如果身处水中,右击带有夷陵虫NBT的水生卵,会在玩家位置生成一只夷陵虫。
若站在陆地上,夷陵虫则会在准星位置的水中生成。
生物互动信息
捕捉方式:1.对准夷陵虫使用水桶右击即可捕捉夷陵虫。
2.将水生生物陷阱放置在夷陵虫可生成的自然群系中,在陷阱内放置对应夷陵虫食性的食物等待被捕捉。
在陷阱中的夷陵虫同样需要使用水桶进行捕捉。
在受到玩家的伤害时,夷陵虫不会反击。
手持微生物毯、太古宙微生物毯右击夷陵虫可进行喂食使其繁殖。
复活方式
挖掘前寒武纪含化石石头,加工清理出带有夷陵虫NBT的化石,与苯并溶剂、管型瓶合成为含有夷陵虫DNA的管型瓶。
将含有夷陵虫DNA的管型瓶放入DNA复合仪中加工为含有夷陵虫NBT的培养结囊。
手持培养结囊右击即可生成夷陵虫。
生物现实信息
夷陵虫属于夷陵虫属Yilingia,模式种穗状夷陵虫Yilingia spiciformis。此属名为Yilingia Chen, Zhou, Yuan & Xiao, 2019。
语源:属名Yilingia来自化石出土地,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Yiling。种加名Spiciformis可理解为spiciform穗状的,描述其形态结构。Yilingia由我国研究人员发现并命名,由此Yilingia spiciformis可译为穗状夷陵虫。
夷陵虫总体呈链状,身体宽7~25 mm,体长76~608 mm,身体三分、两侧对称,不仅有体环,还有体节,分节数可超过50节。自2013年开始,科研人员用了近5年的时间对新发现的化石进行详细的研究。夷陵虫的发现为两侧对称动物身体分节在埃迪卡拉纪的出现提供了直接的化石证据,这为我们理解动物的早期进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夷陵虫化石发现于湖北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的石板滩生物群中。
资料参考:Chen, Z.; Zhou, C.; Yuan, X.; Xiao, S. (2019). Death march of a segmented and trilobate bilaterian elucidates early animal evolution。
资料分类: | 前寒武纪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