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茄果 (Climbing Nightshade Berries)
物品命令:/give @p plants2:solanum_d 64

食用后恢复饥饿值 3 点()和饱和度 3 点(),有一定概率获得 9 秒反胃

此段资料引用于“苦茄 (Climbing Nightshade)”并与其保持同步更新。  编辑

简介

苦茄可由世界自然生成,并且可以在世界所有地区找到。

现实信息

分类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管状花目 
茄科
茄属

苦茄,为茄科植物欧白英的全草。

欧白英(拉丁学名:Solanum dulcamara L.)无刺草质藤本,无毛或被稀疏的短柔毛,小枝干时灰绿色,具细条纹。叶戟形,长 3-7.5 厘米,宽 1.5-4 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戟形,齿裂或 3-5 羽状深裂,中裂片较长,其边缘有时具不规则的波状齿或浅裂,两面均被稀疏的短柔毛,中脉明显,侧脉每边4-7条,纤细;叶柄长约 1-2 厘米。聚伞花序腋外生,多花,总花梗长约 1-2 厘米,花梗长约 0.8-1 厘米,被稀疏短柔毛;萼杯状,直径约 2.5 毫米,5 裂,裂片三角形,端钝;花冠紫色,直径约 1 厘米,花冠筒隐于萼内,长不到 1 毫米,冠檐长约 6.5 毫米,5 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长约 5 毫米;花丝短,长约 0.5 毫米,花药长约 2.5 毫米,顶孔略向内;子房卵形,直径约 1 毫米,花柱纤细,丝状,长约 5.5 毫米,柱头小,头状。浆果球状或卵状,直径约 6-8 毫米,成熟后红色,种子扁平,近圆形,直径约 1.5-2 毫米。花期夏季,果熟期秋季。

产云南西北部及四川西南部,常见于林边坡地,海拔 3000-3300 米。分布于欧洲、小亚细亚、高加索、西伯利亚直到里海、咸海,向东分布至喜马拉雅。

果实含龙葵碱达 0.15%,在印度用作利尿剂及医治遗传性梅毒,季节性风湿病及其他难治的癫病,皮肤病等。我国用作农药和兽药,治牛、猪黄胆、水肿。

根据 Hegi“中欧植物图说”的描写和图看来,云南、四川产的本植物与欧洲所产截然不同,该种叶的中裂片全缘而不具波状齿或浅裂,但此点与印度植物志所载则比较相符。可能喜马拉雅山脉至我国西南部所产应属另一种。由于未见到有关的全部资料,现还找不到这一类型的正确命名。故暂用 S. dulcamara L. 一名。

——《中国植物志》 第67(1)卷 (1978) >> 082页 PDF >> 欧白英 Solanum dulcamara

Solanum dulcamara 的学名还有其他 16 个别名,包括 Climbing nightshade 和 snakeberry。这种植物原产于欧洲和亚洲,在其他地方广泛归化,被视为入侵物种。一些鸟类可以食用果实,但浆果对人类和牲畜来说有毒。

苦茄果-第1张图片

harvest_1 3

染料
结出果实,苦茄果

苦茄果 (Climbing Nightshade Berries)
苦茄果 (Climbing Nightshade Berries)
资料分类:食物
最大叠加:64个 / 组

短评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