蓍草(学名:Achillea sibirca)菊科蓍属植物——高山蓍草(Achillea alpina L.)、欧蓍草(A. millefolium L.)和云南蓍草(A. wilsoniana Heim.) 的全草。原产东亚、西伯利亚、日本及中国云南、四川、贵州、湖南西北部、湖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山西南部、陕西中南部、甘肃东部。生于山坡草地或灌丛中。耐寒,喜温暖、湿润。
蓍草是多年生草本,有短的根状茎。茎直立,高 35-100 厘米,下部变无毛,中部以上被较密的长柔毛,不分枝或有时上部分枝,叶腋常有不育枝。叶无柄,下部叶在花期凋落,中部叶矩圆形,长 4-6.5 厘米,宽 1-2 厘米,二回羽状全裂,一回裂片多数,几接近,椭圆状披针形,长 5-10 毫米,宽 2-4 毫米,二回裂片少数,下面的较大,披针形,有少数齿,上面的较短小,近无齿或有单齿,齿端具白色软骨质小尖头,叶上面绿色,疏生柔毛和凹入的腺点,下面被较密的柔毛;叶轴宽约 1.5 毫米,全缘或上部裂片间有单齿。头状花序多数,集成复伞房花序;总苞宽钟形或半球形,直径 4-6 毫米;总苞片 3 层,覆瓦状排列,外层短,卵状披针形,长 2.3 毫米,宽约 1.2 毫米,顶端稍尖,中层卵状椭圆形,长 2.5 毫米,宽约 1.8 毫米,内层长椭圆形,长 4 毫米,宽约 1.8 毫米,顶端钝或圆形,有褐色膜质边缘,中间绿色,有凸起的中肋,被长柔毛;托片披针形,舟状,长 4.5 毫米,具稍带褐色的膜质透明边缘,背部稍带绿色,被少数腺点,上部疏生长柔毛。边花 6-8 朵;舌片白色,偶有淡粉红色边缘,长宽各约 2.2 毫米,顶端具深或浅的 3 齿,管部与舌片近等长,翅状压扁,具少数腺点;管状花淡黄色或白色,长约 3 毫米,管部压扁具腺点。瘦果矩圆状楔形,长 2.5 毫米,宽约 1.1 毫米,具翅。花果期 7-9 月。